世人敬龙也畏龙,所以将某些不可抵御的灾祸冠以龙的名义。
地震叫“地龙翻身”。
泥石流叫“走龙”。
天上的雷暴叫“龙火”。
海上的旋风叫“龙吸水”。
更勿论干旱、洪涝、暴雨与霜冻。
而在钱塘,每年八月中,十三家在海塘上主持的祭潮仪,便有个名头,唤作“镇龙头”。
意指管它海上风涛如何动地,浊浪怎么排天,宝印一镇,顷刻风息浪平,丝毫波澜不兴,万顷碧波澄如平镜。
叫龙王一下子变脸,做个贤淑静女。
可真若为其面目所欺,莽撞泛舟出海,却难免连人带船“消融”于海天之间,去予龙王做一回宾客。
概因平镜之下,是愈发凶险的暗流,恰如今日的钱塘。
先是一串人头葡萄挂上了清波门城头。
没几日,道上赫赫有名的忠胜社从上到下尽数死在了老巢。
也就在当晚,众妙坊遭人纵火,焚毁了储存着官粮的常平仓。
余烬未冷,相邻的三官坊疏通沟渠,挖出了放印子钱的高善人一家老小。
如是等等,层出不穷。
皆是凶案、要案、大案,但好在无需为凶犯是谁而费神,只因每一个案子现场,贼人都有意留下了名号。
解冤仇。
衙门、寺观焦头烂额不提。
只说侍奉窟窿城的巫师们,前一段时间,老拿“解冤仇”唬人,遇事凡有龃龊,动辄便说“此间事似与解冤仇有干”,无不得手。
如今四处都是解冤仇,他们反倒改了口,说“哪儿有什么解冤仇?不过是贼子借名行凶”。
钱塘人可不买账。
当然是解冤仇,就该是解冤仇!
不过么,“解冤仇”们东一榔头杀人,西一棒子放火,明显不是一伙,城里人仔细,名号需得细分。
承德坊一件深夜入室凶案,更夫撞见凶手背影肥壮,钱塘人叫他“胖子解冤仇”。
杀了高善人的,多半是欠债不想还,便称作“赖账解冤仇”。
放火烧粮仓的最是可恨,坊间就戏称其“尿床解冤仇”。
还有那杀了偷情男女的,叫“绿帽解冤仇”;欲行凶被人撞见,钻狗洞逃跑的,叫“狗洞解冤仇”;杀人留名尤嫌不足,还提诗留念的,叫“措大解冤仇”……
钱塘依旧繁华,早晚钟声里诵经焚香,可不到一个月,冒出的许多“解冤仇”们,却隐隐昭示人们,看似安宁下孕育着的激荡。
…………
夕阳斜照薄暮橙黄。